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吴凡老师优秀教学案例介绍

作者:   时间:2013-04-27 点击数:

  • 教师简介

吴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于2003年8月参加工作,讲师,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类专业的教学工作与实训工作。

  1. 教学与管理

主要承担《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及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和单片机技术的实训工作。同时还担任电气教研室主任、数控12-1和数控12-2班的班主任。

2、教学改革

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探索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主持院级软课题《基于智能玩具制作的单片机工作任务教学研究》、参与《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的编写和《高职机电专业顶岗实习质量保障的研究》等省级课题的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教改论文有《案例教学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单片机实训教学设计研究》。

3、科研情况

在教学之余,还积极进行科研的研究,并以论文和专利的形式表现出来。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有《Symmetric Beauty: Double-Position Numerical Control Press Based on Lever-Toggle Force Amplifying Mechanism Driven by Linear Servo Motor》(EI检索)、《基于三次正交铰杆增力机构的绿色气动夹具设计》(核心)等,获得专利有《整体式传送喂料设备》1项。

4、学生工作室的组建

组建PLC应用学生工作室,该工作室实施指导教师负责制,秉承“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学生创造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塑造。学生将会在工作室中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及方法,学会使用先进设备,学会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LC应用学生工作室为技术尖子、高水平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同时还积极组织他们参与各种校内外的比赛,展示我校学生技能水平,展现我校教学成果,提升学校知名度及影响力。

PLC应用学生工作室于2012年9月成立,刚刚成立就准备参加2012年11月份的江苏省比赛和2012年12月份的全国比赛,在此期间,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比赛设备问题,我们参加比赛和申请比赛设备的购买得到了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但是学院购买设备、供货厂家的供货都需要一个流程。我们的设备最终于10月底到位,离11月16号的江苏省比赛只有两周时间。参赛成员问题,准备参赛的大部分为大二学生,PLC课程刚刚接触,还没学完。因此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培训和方案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到老师、学生的正常上课,因此工作室工作的时间主要包括中午、晚上和周末。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本次指导的学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的奖项如表1所示。

表1 PLC学生工作室获奖情况

比赛项目

获奖情况

获奖者

第一届江苏省大学生电气控制应用设计大赛

一等奖

方清(机电设备10-1)

熊维堂(机电技术11-2)

黄伟(电气技术11-1)

二等奖

李智(机电技术11-2)

陈勇(数控技术11-1)

朱蕾(机电技术11-2)

学院组织奖

学院

优秀指导老师奖

吴凡、夏春风

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水平大赛电气控制应用设计团体赛

一等奖

熊维堂(机电技术11-2)

方清(机电设备10-1)

黄伟(电气技术11-1)

学院组织奖

学院

优秀指导老师奖

吴凡、夏春风

5、社会实践情况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在苏州工业园区同信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技术支持工作。

6、获得院级的奖励

2006年度 苏农讲台风采大奖赛 三等奖

2007年度 苏农说课比赛 三等奖

2007-2008年度 优秀班主任

2011年度 教坛新秀

7、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

2003 三菱PLC培训

2010.8.1-2010.8.15 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培训

2008.3-2011.12 苏州大学在职研究生

2012.8.1-2012.8.15 江苏省普通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四新”培训

  • 教学工作优秀案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1、案例的背景

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作为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课程内容能够适应就业需求,与现实紧密相连,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而教师在授课时,班级总会出现学生水平不齐的情况,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会出现一部分基础、素质较好的学生,受到牵制,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和发展;而另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却又常常听不懂,完成不了教师布置的作业。久而久之,问题趁积越多,无法遨越,从而失去学习信心。

在这种状况下,就需要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次讨论的案例实施过程为抢答器程序的编写与调试,此部分内容为《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实验部分。

  1. 案例分析

在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教学中,选择抢答器作为本次的实验内容,主要具有以下的优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之前授课的理论内容相关,并能与实际技能训练紧密结合;抢答器在现实生活中或电视节目中,学生见过,因此对抢答器很感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抢答器控制程序的编写难度控制方便,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分层次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对于学生而言,实验内容难度过高,不仅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会导致部分学生对训练内容“望而生畏”,而难度过低,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达不到工程训练的要求。案例具体的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整体可编程控制器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本次实验课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各层次的学生对PLC经验设计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进一步掌握PLC程序的调试和运行。

能力训练目标:学会用PLC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思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 教学程序

在课堂结构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1)引入题目

2)编写程序、调试运行(分层次教学)

第一步,提出前三个控制要求。此部分的内容难度不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编写出来并调试成功。第二步,增添第四个控制要求,这个控制要求对于基础差点的学生而言,颇具难度,因此在本节实验课中,他们只要完成此步骤即可,而对于基础好的同学,他们会用相对较少的时间完成,因此为了使这部分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会给这部分的同学增添第五个控制要求。

3)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对本次课中程序编写及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

3、案例反思

学生经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已经进一步掌握了PLC理论中所讲的知识点,同时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的有层次训练题,这样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教育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分不开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实行不同的教导方法,采用这种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对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与机电工程系督导组推荐

Copyright©2018 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西园路279号(215008)行政楼201、20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