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本信息 >> 年度工作计划 >> 正文

学院2018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1-29     [来源]:办公室(党办、院办、外办)      [浏览次数]:

一、指导思想

2018年是学院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之年,也是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起步之年。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机遇,坚持立足苏南、服务三农、紧扣特色、争创一流办学定位,坚持“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成就师生精彩人生”办学使命,以深入打造江南农耕文化弘扬者、园艺职业教育开拓者、苏州园林技艺传承者、智慧农业建设领跑者和国际职业农民培育输出探路者“五张名片”为目标,以培养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苏农菁英”为中心,以培育“苏农大师”和“品牌苏农”为重点,以建设“科技苏农”“开放苏农”“智慧苏农”为支撑,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管理创新为保障,凝心聚力,乘势而上,为建成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和国家优质校夯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高质量完成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年度目标任务。稳定在校学生规模,2018年录取全日制新生3600人以上,报到率95%以上。成人学历教育招生2000人。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引进具有博士学位高层次人才10人,选聘技术技能大师5人,新增省级教学团队、科研团队2个以上。全面高质量完成2个省品牌专业、5个省骨干专业建设任务。省级以上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0项,教师获全国信息化大赛一等奖1项以上,省级一等奖3项以上。新增政校合作班或者企业冠名班2个,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引入国际通用资格证书考试认证项目3-5项,招收留学生20人以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获国家各类大赛一等奖2项以上,省级一等奖3项以上。学生就业竞争力指数同比提高10%以上。年终就业率达98%以上。增强科研服务能力,新增省级以上技术技能积累中心或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立项1-2个,市级以上项目(含新品种、技术规程、标准)8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以上,省部级15项以上,到账科研经费2500万元(其中东山中心不少于1300万)。新增新品种2个以上,发明专利授权10项以上,省级科技成果奖2项,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同比增加10%以上,年度技术市场交易额1800万元以上,经济创收不少于1800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其他各类社会培训13000人。承办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能大赛。

三、重点任务

1.推进“党的建设”工程,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一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核心任务,紧紧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院实际,贯彻落实到学院改革发展、高水平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去。

二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两个责任”压紧压实,进一步纠正“四风”,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三是顺利召开学院第三次党代会。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省农委党组和苏州市委精神,按照学院党委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做好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筹备工作,确保学院第三次党代会顺利召开。

2.推进“管理创新”工程,全面提高学院管理效能

一是精准财务预算与管理。根据预算分类细化,合理设置经费项目,推行财务预算精准化管理。加强预算执行分析,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推进与完善网上报销平台,规范部门财务报销与资产管理,认真做好物资采购和招投标工作。

二是推进目标管理与考核。按照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要求,进一步完善学院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推行学院绩效工资改革。继续实施部门和教职工目标管理考核,优化考核体系,加强科研项目实施效果和经费管理,强化科研工作目标管理与考核。

三是提升保障效能与水平。新建学生宿舍投入使用,推进学生礼堂、食堂、留学生楼的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持续改进后勤服务方法和手段,拓展服务范围,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认真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大维护校园稳定力度,进一步提升治安管理和消防预防水平。切实加强民主党派、侨联、工会、团委、离退休、关工委等各项工作,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增强教职工对学院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3.实施“苏农菁英”工程,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

一是创新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对接东山镇枇杷特色小镇建设,整合省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园艺科技学院及相关二级学院力量,镇-校合作共建东山学院,深化以项目化教学和一体化科研服务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姑苏区政府合作共建姑苏创新创业学院,推动“双创”教育改革;以相城校区为基础,与市农委合作共建苏州职业农民学院,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苏南模式”。

二是改革招生方式方法。与地方政府合作,校地共同培养基层农技员和青年职业农民;与现代农业企业合作,招收有创业背景或实践经历的高中毕业生、在职人员和“农二代”,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加强中职生源基地建设,实施校校衔接培养。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苏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要求,升级培养定位,以“农技菁英”和“创业雏鹰”为培养目标,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优化人才共育与科技服务、人员互聘、岗位实践、就业创业“五位一体”育人机制;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农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等“五个融合”课程体系;推行“农学结合”教学模式,结合科研服务项目实施课程教学。

四是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强化“三全五育人”,坚持全员、全面、全方位育人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将育人目标纳入教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扩大专业(方向)、课程及学习层次的自主选择权,完善校内教师及企业技师“双导师”制和素质教育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完善学分制管理;进一步密切院领导联系二级学院、党支部联系年级、党员联系班级等“三个联系”,打造课程学习第一课堂、课外文体科技活动第二课堂、“三下乡”等社会实践第三课堂等“三个课堂”,推进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课堂、进班会、进公寓等“三进工作”,完善“三三三”学生工作体系。完善“养园修身”“筑园塑人”等专业文化,更好发挥“勤勉崇农”学校文化育人作用。健全常态化诊改机制,弘扬“精耕细作”质量文化。

4.实施“苏农大师”工程,培育有行业影响力的教师队伍

一是“三阶”递进,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遵循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大师名师“导向进阶式”教师成长规律,以教师发展中心和产学研平台为依托,系统设计教学能力、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等提升计划,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二是引育并举,分类培育“苏农大师”。引进或柔性引进有海内外高校、知名企业工作经历的技术大师、技能大师来校工作或兼职。选拔骨干教师通过境内外访学研修、行业企业兼职、领衔科研服务和“双创”项目等途径进行重点培养,助其成长为有国际视野和行业影响力的技术大师。

三是专兼互聘,打造高水平专业师资团队。重点建设现代农业、食品生产、农产品商贸、园林工程等4支专业集群师资团队,提升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服务的能力。

四是完善制度,确保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制定修订《专业集群师资团队建设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技能大师引进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职务评聘办法》等文件,优化教师政策导向和成长环境,健全业绩考评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实施“品牌苏农”工程,建设高水平骨干专业

一是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工程”,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和毕业生跟踪调研,建立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完善专业改造、优化和退出机制;开发专业评估标准,完善专业评估制度。

二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共建太湖现代农业科教示范基地等专业实践平台;依托平台,完善“六园一体、技艺三进”“双线四段、筑园塑人”等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选拔、培养和聘用,整体提升专业集群师资团队教研用能力;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精品教材等专业及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研究,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完善专业质量保证体系。

三是提高专业建设的标准化水平。健全和升级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标准及课程开发、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专业标准,打造专业建设品牌,引领同类学校专业标准开发。

6.实施“科技苏农”工程,提升应用创新服务能力

一是“四方联动”,打造产教融合实践平台。与苏州名城集团共建股份制苏农大学科技园(5i苏创中心),加强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相城科技园)建设,打造“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与市园林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共建苏州园林技术馆及苏州园林文化艺术国际交流培训基地;与苏州市农委、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共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二是“三链对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构建柔性化组织协调机制、多样化资源配置机制和人性化科研管理机制,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对接”;依托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加强专业协同和跨界整合;按照“一群一品”要求,每个专业群均有专业性生产或服务的产品和品牌。

三是“院区结对”,提升科技为农服务品牌。持续实施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市“科技结对现代农业园区”项目以及企业横向项目,推广协同创新成果,打造科技为农服务品牌;依托苏州职业农民学院,扩大培训规模,发展“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教学、终身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苏南模式”。

7.实施“开放苏农”工程,探路国际职业农民培育输出

一是搭建海外合作平台。与印尼吉打邦国立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吉打邦农林生态产业园有限公司,采用股份制方式合作共建印尼苏州农学院;加强与刚果(布)黑角市的友好合作,输出苏农特色中国职教模式

二是引融先进教育标准。引进融合国际专业标准,推进优势专业与国际通用专业标准对接;引用国际技能培训标准,推动重点专业职业技能证书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培养适应江苏农业走出去要求的国际化农技人才。

三是拓展中外合作项目。招收印尼等国家的留学生;依托全国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拓展国际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组织学生赴海外培训;积极参与国际专业竞赛交流项目,与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合作。

四是强化国际交流服务。强化双语教学。开发和实施双语专业课程,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鼓励支持教师出国研修,加强境内外师生交流;与走出去涉农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培养,开通海外就业“直通车”,为毕业生海外就业提供咨询、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8.实施“智慧苏农”工程,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是升级云架构基础平台建设基于IPv6技术的控制与通信网络,完善校园无线平台,提升网络平台,实现网络无处不在;统一数据标准,按云计算核心框架设计建设数据中心;以数据为支撑,以应用事务流程为基础,设计能融合、可扩展的插件式应用融合平台,建成基于大数据的反馈与决策支持系统,推进应用融合

二是建设智慧资源中心。高标准完成建设教育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项目——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建设任务;建设院级在线课程,开通网上苏农名师讲堂和新农民网络学习空间;集成拓展既有江南农耕文化馆资源,建设网上江南农耕文化馆

三是共建苏州智慧农业云平台和农村农业大数据中心。与苏州市政府合作共建智慧农业云平台和农村农业大数据中心,帮助农业企业实施精准生产,向社会公众展现农业园区实况,为课堂教学提供即时现场,为农业决策提供支持服务。

各位代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建设好高水平高职院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学院2019年度工作计划

下一条:学院2017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