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工”聚力“大关爱” 助推关工委工作提质增效

2025年04月27日 15:03        点击:[]

“大关工”聚力“大关爱” 助推关工委工作提质增效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构建党政高度重视、部门积极配合、关工委主动作为、成员广泛参与的“大关工”格局,全校关工委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强化党政领导,依靠党政重视,争取党政支持,不断夯实“大关工”格局的坚实基础。

列入党委工作日程。历届党委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结合工作调研,深入基层了解关工委工作情况。校党委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关工委工作汇报,每年学校工作报告均写入关心下一代工作内容。各党总支高度重视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及时充实加强关工委领导班子,在全校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功能齐全的关工委队伍。

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在全校出台《学校关于表彰关工委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有关决定》,明确对参与关工委工作的老师,参与校外辅导工作的老师,参与关工委工作“五老”和参与关工委工作的学生,经考核优秀的师生可以校关工委名义进行表扬,颁发荣誉证书。

加强物质保障力度。全校在压缩公用经费的情况下,不仅未削减关工委经费,还根据关工委工作需要增加经费,对关工委工作保障总是有提必应,“做到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场地给场地”,有力激励了校关工委组织和广大“五老”更加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强化部门联动,密切部门配合,发挥部门责能,抓住构建“大关工”格局的关键环节。

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关工委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之初,成员单位7家,根据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需要,关工委及时提请分管领导增加相关部门,达到现在的20家。充实后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能更全,合力更强,作用更大。每次联席会议召开之前,关工委都要围绕会议议题组织深入调研、总结情况、剖析问题、提出建议,有效促进这一“大关工”载体作用的发挥。

积极服务部门职能。在加强与部门联动中,注重寻找关工委工作和部门职能工作的契合点,使相关部门总感到支持配合关工委工作不是“额外”负担,而是职能所系,职责所在。关工委通过主动服务学校大思政教育职能,服务农口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职能,在党建带关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以文化人、启智润心、三全育人等方面工作中有力彰显“大关工”格局作用。

主动商请“同台唱戏”。为了使相关部门、单位配合支持关工委工作更加密切有力,校关工委坚持重要工作、重要活动,亲自登门商请“同台唱戏”。每次主动商请合作开展活动,既系于双方职责,又加之老同志态度热诚,均能取得较好效果。校关工委“六个一”活动、打造“一院一品”特色、“校外辅导站”关爱之家融合发展等品牌的形成,都是校关工委主动登门商请“同台唱戏”,合力推进的结果。

三、健全宣传机制,拓展宣传路径,强化宣传作用,大力营造“大关工”格局的浓厚氛围。

建立关工“大宣传”机制。先后单独或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关工委宣传工作的意见》《关于充分发挥关工委在立德树人中作用的意见》等文件,对关工委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督促考评等作了明确规定。这些文件有力促进全校主动将关工委宣传纳入党政“大宣传”规划,与其他工作宣传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关工委如有重要活动,学校媒体在第一时间予以宣传报道。

拓展关工“大宣传”路径。在关工委工作宣传路径上,坚持关工委媒体宣传与党政媒体宣传并重、平面媒体宣传与网络宣传媒体并重、关工系统宣传与各部门宣传并重的“三个并重”,力促关工“大宣传”路径更宽广、更全面、更有效。在运用多种路径广泛宣传关工工作的同时,注重将关工委重要文件、会议召开、工作情况及时报送校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让他们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有更多的了解,对构建“大关工”格局给予更大支持。

强化关工“大宣传”作用。突出关工委独特优势、特色工作和典型案例;用好新媒体,建好“互联网+关工委”,充分发挥公众号、微信群和工作网站宣传功能。积极争取学校开辟专栏、开设专版,常态化地宣传关工委工作经验、主要成果和努力方向,营造全校更加了解、更大支持、更好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浓烈氛围。抓住校关工委成立30周年契机,突出重点、集中时段、不同形式的全方位宣传,让关工委工作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促使全校更加充分认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意义、重大作用,更加深切领略“五老”精神的丰富内涵,更加自觉地学习“关工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一条:关于推动苏州古镇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下一条:“三聚焦三强化” 打造新时代“教工之家”

关闭

Copyright©2018 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西园路279号 | 邮编:215008


官微公众号
招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