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纵观117年的苏农发展史,没有一代又一代苏农人的不懈努力,就没有今天取得了众多办学成果及荣誉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这其中,有一些人,总要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是苏农升格后的第一任校长——戴洪生研究员。

老照片:戴洪生校长工作照
01
择一事终一生
他为苏农贡献了整个职业生涯
1965年11月,戴洪生作为苏州市教育局中教师培训班学员在上方山果园劳动锻炼。上方山果园正是当时苏州农校的半农半读基地。1966年6月,戴洪生被分到苏州农校工作。苏农与戴洪生的缘分自此展开。经历了从农校变成十二中学,再到复校、升格四个阶段,参与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各种教育类型,戴洪生在苏农贡献了他整个职业生涯。
1983年1月,戴洪生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任校工会主席,7月在职获苏州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本科文凭,1988年任副校长,后任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分管过后勤、财务、教务、纪委等工作;1997年任校长兼党委书记;2002年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08年退休后,参与学校关工委工作。1985年9月10日,我国第一个教师节时,戴洪生获得江苏省农林厅的表彰,之后,又获苏州市十杰校长、苏州市名校长、江苏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苏州市“四好”离退休干部党员、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

江苏省农林厅表彰奖状
02
一步一个台阶
他伴随苏农平稳跨入高职阶段
1994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通过改革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以及举办灵活多样的高等职业班等途径,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条件的重点中专办高职班作为补充。”1996年,我校开始开办高职班(五年一贯制)。1997年,学校同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大学联合办学(高中三年制)。1998年初,一个“国家级重点中专可申办获批单独升格”的消息传来,我校立刻响应。1998年10月,学校召开设置“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论证会,邀请高校校长、教授、省厅领导等在内的十多为专家诊断论证。同年12月,学校接受省教委高职视导专家组的检查和指导,根据专家意见作出对应的改进。

1998年专家论证会(左一为戴洪生)
1999年,学校高度重视迎接国家级重点中专校复评工作,最终取得全省总分并列第一的成绩。“这也为之后的升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3月,省教育厅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来校评估。2001年6月19日,经省政府苏政复【2001】(98)号文批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苏省苏州农业学校基础上建立,隶属关系和经费渠道不变。我校成为江苏省第一批“省批”高职院校,从此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001年校友时任江苏省常务副省长俞兴德与校友中科院院士沈善炯为学校升格揭牌
03
敬业务实进取
他为学校全面发展尽心竭力
戴校长表示,任农校主要领导时,每年的学校工作计划都由他本人起草,再请大家讨论、补充、修改成稿,既能做到心中有数,又能集合大家的智慧。在生活上关心教职工,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学校给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购房补贴,以解决首付之用;对离退休60户教工住宅扩建,改善居住条件,年终按一定比例发放福利,共享改革成果;升格后实施院内岗位津贴,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在职教工的收入。平时,教职工生病住院,他基本都会去医院探望,家中有难事也都是尽他所能提供帮助。

老校友中科院院士沈善炯来校作报告留念(右三为戴洪生)
升格后改造老校区,将原分离的校区与农场合成一块地,重新规划不同功能区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建设需要大量经费,但没有上级拨款。只能“找米下锅,三管齐下”:一是向银行贷款,但数量不大;二是通过与金融投资公司合作向教职工合法集资;三是盘活土地资产。学校在新庄的园艺场有50亩地,如果普通售卖,收购价是5000万左右,不够用于学校发展。经过多方打听,咨询各级校友,将这些土地以收储拍卖的形式出售,最终学校获得了1.5亿资金,成功解决了当时的资金瓶颈问题。
04
励志耕耘育人
他称师资是关键,科研不能松

学校110周年校庆时戴洪生赠送“校训”的书法
苏农校训“励志耕耘,树木树人”正是戴校长组织教职工讨论定下的。“育人的关键是师资。苏农是百年老校,对师资的要求更为严格,也该更为重视。”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内培外引力度。一方面评选教坛新秀、专业带头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建立南农大苏农函授站,升格后设立农业推广硕士教学点,使青年教师得益;另一方面引进本科院校教授、研究员、国内外博士,增强了师资力量。

2024年重阳节戴洪生赠送“苏农精神”牌匾
“苏农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树木树人,一方面是培养适合时代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在产业和技术上进行一定的探索,创新技术和产品。”学校对于科研的重视从中专时期就开始了。升格后苏农第一时间召开了科技大会,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科研,并明确应用型科研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学校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政策鼓励科研,每年举办“科技节”,鼓励师生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校曾获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2005年,学校基于扩大花卉科技研发工作,建成相城科技园,从此,我校多了一个相城校区,成为学生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也为科研创造更多条件。同年,戴校长代表学校参加了农业部的全国农业创新大会。
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开展教科研工作。戴校长在校承担大量行政工作时也不忘教育教学科研,先后在《中国农业教育》等多本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被农业部、教育部聘为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农业部科教司“九五”重点课题《农业中专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理论及实践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入世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策研究》与农业部职业教育“十五”期间重点课题《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获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特等奖)。

戴洪生编审的教材、书籍及发表的论文

2006年戴洪生担任中国职教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
05
情系苏农师生
他发挥余热为学生解决困难
退休后的戴校长应邀参与学校的关工委工作。期间,他建立并完善了苏农关工委的工作网络、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苏农关工委实现了通过省关工委合格评估、成为关工委先进工作单位、获评常态化巩固提高先进单位的三步跨越。机缘巧合下,戴校长了解到苏州市关工委每年都有一些企业捐款,于是,他向市关工委表达了我校的特殊性及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困难,请求给予一定支持。在戴校长的争取下,学校获得了30万的补助,为100位困难学生(每人3000元)减轻了经济负担。
戴校长对苏农感情深厚,他热爱苏农,也感恩苏农。感恩组织对他的信任、培养与厚爱!感恩历代领导班子打下的优良基础!感恩老同事们的辛勤付出与对他个人的帮助。看到现在学校的发展这么好,师资力量强大,教学成果喜人,他很欣慰,也很高兴,相信苏农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