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天下之大业也。”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身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的李振陆,生长于农村,与农业教育打了近40年交道,有着浓重的“三农”情怀。
在李振陆这位掌舵者的引领下,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办学理念,为全面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队伍。李振陆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任务,与时俱进。初心,始终如磐。
把农业当成学问来研究

情系故土
从农村来,奔农业去,对于李振陆来说,这一切来得有些突然。
1960年,李振陆出生于宜兴丰义。他是家里的老大,在他印象里,农田里总有干不完的活,书本里总有读不完的故事。
1978年的高考,让他第一次站在了人生的拐点。
“高考361.5分,也达到了重点大学分数线,但是志愿没填好。”谈及40多年前的经历,李振陆仍记忆犹新。他说,等待录取的日子漫长而又煎熬,最后等来的却是被江苏农学院镇江地区专科班扩招录取。
“说实话,当时一听到学校是专科,还是农学专业,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李振陆笑着说,自己本来都准备上补习班,第二年继续考的,可后来从班主任那了解到相关政策后,只能硬着头皮去报到。
学校在镇江句容,学制三年,农学专业。大学一年下来,李振陆起初还觉得有点委屈,但慢慢的,他每次考试分数都比同学高不少,学习的劲头和信心也越来越足。再加上班主任恰好也是宜兴人,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对自己很关心,他也开始对农业研究产生了兴趣。
从零碎地学着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栽培技术,到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李振陆的大学生活变得充实,他也格外珍惜学习机会,除了寒暑假回宜兴,其他时间都在搞农业研究。农学专业条件差,实践内容多,研究耗时长,但李振陆长期深入田间地头,搞农业试验、高产栽培,尝试新技术应用,收集了不少第一手数据。
艰难困苦,璞玉初成。到了大三,李振陆开始跟着农业专家赵亚夫在农科所实习,他对于农业的那份执着和钻研被赵亚夫看在眼里。半年时间里,李振陆跟着赵亚夫一道“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他不仅学到了很多农业试验方法,还学到了科学研究的务实态度。
李振陆深有感触地说,当时搞农业的那些人,身上都有着勤劳、朴实、钻研的精神,也影响着自己坚定走上农业这条路。
一支粉笔谱写三十年春秋

走访学生宿舍,关心学生生活
开弓没有回头箭,对于李振陆来说,只要是认准的事,哪怕再辛苦,也要坚持走下去。
三年大学生活,短暂而又充实。1982年,李振陆因表现优异被留校,成为江苏省句容农业职业学校(现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
李振陆回忆说,当时学校开设了有关农业方面的乡镇干部培训班,连开了好几期,自己起初担任班级辅导员,“我记得后来有一个老师经常有事请假,我就被顶了上去。”
没想到年纪轻轻的李振陆第一次走上讲台,就备受好评。李振陆说:“每次上课前我都做足了功课,因此经常是拿着一支粉笔就进入角色。我只管认真地讲,下面的学生也很细致地做着笔记。即使两节课连着上,大家也不觉得枯燥。”很快,李振陆成了学校的“名教师”,慕名前来听课的人不在少数。
那些年,李振陆还尝试着把教室建在乡野之中,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精神,他总是身先士卒,带领学生参与各种田间试验观察,常在田间工作多个小时,掌握第一手科研资料,指导学生完成了一篇又一篇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论文,一大批学生成为农业科研、教学、管理岗位的骨干。
从1982年开始从事农业职业教育工作,他先后担任农学教研室主任、教务科副科长、校长助理、副校长。他又于2003年2月起任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振陆说,从1991年起,自己虽然开始走上行政岗位,但业务始终没有丢。其间,他还担任过原句容县农业推广中心主任助理,赴日本国福冈县农业综合试验场进行为期十个月的水稻育种技术研修,到美国考察小麦生产,先后两次到德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进行过农业职业教育考察,在澳大利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职业教育培训研修。
驻守三尺讲台,浸润学子心田,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任教三十载,他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学校也先后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同时,他还主编了《作物栽培》《农作物生产技术》《农业推广》《植物生产环境》等教材,其中《作物栽培》《植物生产环境》还被列为国家规划教材。同时,他主持的“采用ISO9000标准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获中国职教学会农专会第二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年制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实验研究”获“十一五”期间农业职业教育科研课题一等奖。他所主持选育的日本种源品系“筑紫15选2”曾连续两年参加过江苏省中粳稻组区域试验。此外,2013年“农科高职继续教育立体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4年“农科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职人才机制与模式的创新和实践”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四完成人),2017年“农业高职专业课程转型升级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8年“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包’引鉴及教学创新实践”(第一完成人)和“省域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四完成人)分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理念先行,五张名片争创一流

深入思政课堂,与学生一起听课
他是一位有信念的教育实践者,同时也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改革者。2013年,李振陆离开了工作三十多年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前往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担任院长。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如何规划好新时期发展的“线路图”?如何让更多教农学农的人增强存在感?如何让这所百年老校重塑辉煌?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研、充分探讨,李振陆决定理念先行,建议党委及时调整学校的办学定位。
从2013年起,学校坚持“立足苏南、服务三农、紧扣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思路,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成就师生精彩人生”为办学愿景,积极打造“江南农耕文化弘扬者、园艺职业教育开拓者、苏州园林技艺传承者、智慧农业建设领跑者、国际职业农民培育和输出的探路者”五张名片。
顶层设计和具体抓手,为学校开展好各项工作引入“活水”,也让全院师生意识到农业能够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近年来,学院实施的“苏农大师”工程、“品牌苏农”工程等,打造了一支社会知名度高、行业影响力大的技术技能大师团队,并以“按需引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按照客座教授、产业教授、行业企业大师等分类,以顾问指导、短期兼职、项目引才、专项服务等方式,柔性引进技术技能大师,另外还组建大师工作室,以师带徒,建成以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能攻关、技术推广和培养工匠精神为主要职责的交流与成长平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专门成立的“香山工匠学院”,让苏州“香山帮匠人”走向前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讲述古建筑传统技艺背后的故事。同时,苏州“香山帮匠人”还在学校建立了展示馆,让更多年轻学生能“亲眼”看到古建筑的精美绝伦,“手把手”传授传统古建筑技艺。
得益于逐渐搭建起的硬牌子,学院近年来还牵头组建了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园区)合作联盟、全国智慧农业教学联盟,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五十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五十强、全国高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最高奖、2016土耳其安塔利亚世园会最高奖和组委会金奖等诸多荣誉。
今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莅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调研。她听取了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等情况的汇报,充分肯定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在视察园林教学施工现场时,她对学院将大国工匠“请进来”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培育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参加“礼敬泰伯”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传统农耕文化
“三农”发展关键在人。乡村振兴战略也明确,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队伍”。
与此同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发,为农业高职教育指明了方向。李振陆说,学校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等战略问题,着力建设服务现代农业和服务美丽乡村的两大专业集群,与政行校企合作打造协同育人平台、技术技能积累平台、社会服务平台、文化传承创新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平台,让苏农高质量培育农业菁英的触角延伸到更远。
“作为农业职业院校的负责人,这些年,不管校务活动多繁忙,我都要抽时间到农村,到田间地头调研,了解农村发展情况,倾听农民的心声。”李振陆说,通过实地走访,学校领导也一致认为要把青年学生学农爱农的职业养成、农业经营主体职业素质能力提升和农业生产者实际需求有机结合,逐渐搭建起了以苏州农职院为总院、农业示范园区(园中校)为分院、生产基地为教学点的农民社区学院网络体系。
去年,由学校报送的“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苏南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经过早些年的探索,学校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培养目标、体制机制、教学体系、培育路径等环节,逐步形成了‘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融合、终身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苏南模式。”李振陆说,比如2014年,学校与太仓市联合培养第二批新型职业农民,同时与昆山市开始定向委托培养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2015至2016年,与昆山市定向委托培养第二批和第三批新型职业农民;2016至2017年,与高邮市定向委托培养第一批和第二批新型职业农民……
如今,“太仓班”“昆山班”等成为苏南农业职教创新的代名词。学校的创新模式为三农政策制订提供了鲜活素材和初步经验,为经济发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样本,被评价为“是一种双向培养职业农民的好模式”。
最近几年来,学校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对标苏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发展,科研创新工作呈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平均每年立项各级各类科技创新与服务项目80余项;制(修)订市级以上标准18个;还建立了国家级生物技术应用(园艺方向)实训基地、国家杨梅种质资源圃、国家球根花卉种质资源库、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
“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李振陆表示,未来学校将以专业体系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为重点,全面提升学院服务力、贡献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全面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人物档案

李振陆,1960年出生于宜兴丰义,教授(二级)。现任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曾担任江苏省人民政府第六届省级督学、教育部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为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江苏省职业教育农林牧渔类教科研中心组组长、江苏省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研究会副理事长。
撰稿:程伟 张胤
摄影:仇洪生(部分图片由李振陆先生提供)
制作: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