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省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网站!

如何提高枇杷嫁接成活率

来源:西南园艺 第30 卷 2002 年第1 期      发布时间:2012-10-08   浏览次数:

枇杷普遍采用实生繁殖栽培, 随着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 实生繁殖已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 嫁接繁殖被广泛采用。但枇杷由于树体内单宁物质含量较多, 嫁接不易成活, 提高嫁接成活率和成苗率是育苗的关键。现将提高枇杷嫁接成活率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砧木培育

1.种子选择

一般以本砧为主。砧木种子宜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丰产的植株上采集。

2.砧木培育

因种苗喜阴怕晒, 苗床应建在半荫的果树行间或林内, 或搭棚。种子随采随播, 即于6 月底播种, 播后用稻草覆盖, 遮荫保湿。出苗后及时除去覆盖物。至9 月底观察, 用遮阳网或其它遮阴棚处理的种子出苗率为97%, 成苗率为95%;而露地播种, 种子出苗率为90%, 成苗率仅为81%。

二、嫁接方法

1.嫁接时间

以2月中旬左右嫁接为好, 具体时间因嫁接方法略有差异。

2.接穗采集

接穗可现采现用, 或采好后用蜡封剪口进行沙藏。一般在成年树中部外围剪取芽眼饱满、生长充实的一二年生仍在生长的春、夏梢, 以叶痕有白色茸毛的顶生枝中段为最好。接穗可用50×10- 6萘乙酸处理以提高嫁接成活率。切忌使用徒长枝、纤弱枝和病虫枝。

3.嫁接方法

(1) 小苗切接法。在1 月底至2 月下旬, 即树液开始流动前后进行。将1- 2 年生的砧木, 距地面10~ 15cm 处剪断。接穗处理: 选好接芽, 以较平直的一面作长削面, 先在背面用刀呈45 度斜削一刀, 然后翻转削一长1. 5~ 2. 0cm的长削面, 以刚到木质部为度, 每个接穗上留1~2 个芽, 在芽的上方0. 3cm 处横向切断。在砧木剪口处选树皮平滑的一侧, 用刀斜削去一小块再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向下切成与接穗相近大小的切口, 以略削掉一部分木质部为度。最后将接穗长削面和砧木切的形成层对齐, 嵌入接穗, 立即用薄膜扎紧, 切口要全部密封。

(2) 折砧腹接。一般在早春2- 3 月, 横剪约3/ 4 砧木, 使顶部倒下, 但尚有部分皮层和木质部与基部相连。再在砧木断面仅1/ 4 处向下偏内方斜切至中心, 切口深度与接穗大致相近。接穗留1 个芽, 基部削成一长一短的两斜面。要求削得平而尖, 将接穗长削面向内、短削面向外, 对齐形成层嵌入砧木切口, 再用薄膜包扎。

(3) 剪顶留叶插接法。同折砧腹接, 不同的是砧木顶部剪断, 接口下留有几片叶, 以减少接口伤流。此法在春梢开始抽发时进行, 适于一年生砧木, 且砧木苗基部叶片多, 嫁接部位较低。

(4) 芽片贴接法。3 月中下旬在二三年生的砧木( 即有一定粗度) 上进行。切口位置在砧木距地面20~ 30cm 处, 选一平滑、无疤处, 用刀尖自下而上划2 条垂直平行的切口, 深达木质部,然后将切口上部切两个弧形使之相交连成舌形。削芽片时, 不带木质部, 但要保留芽眼背面的“小点”( 即接芽维管束) 在皮片处一边。芽片呈盾形, 并比砧木切口略小。最后嵌芽片, 但芽片要与接口顶端及两侧保持一定空隙, 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用薄膜包扎, 并露出芽眼。

3 接后管理

1.检查成活。接后20- 30 天检查成活。未嫁接成活的要及时补接。

2.除萌与剪砧。由于嫁接后砧木萌发比接芽早, 生长势强, 对接芽萌发和生长有抑制作用,因此, 接后应及时除去砧木萌芽。若芽片贴接和折砧腹接, 要在新梢抽生后, 及时进行剪砧。

3.遮光。嫩梢生长季节, 即梅雨后的7- 9月高温期, 进行适度遮光, 降低温度, 减少蒸发,促进生长。

4.肥水管理。前期采用薄肥勤施, 后期要注意氮、磷、钾配合, 不要偏施氮肥。

5.病虫害防治。加强防治有利于幼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