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查看》》
近日举行的第十三届江苏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州农职院”)物联网专业的周喆同学凭借《做智慧农业的守望者》项目荣获总冠军,其指导老师丁小晏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社区管理专业的吉嘉晨同学以《做一个有温度的生命觅光者》获一等奖,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奖”。在11月落幕的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苏州农职院教师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一等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苏州农职院一直把技能大赛作为培育应用型人才的一项途径,鼓励和支持师生参与各类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大赛的历练提升学生技能、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让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是新形势下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职工队伍的有力保障。”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振陆介绍,学校致力于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让学校成为服务地方的人才输送“大本营”。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顾秋萍
创新创业
学生国赛省赛摘金夺银
今年6月的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赛项中,苏州农职院园林工程学院代表队学生从来自全国57所院校的228位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就在5月底,该校学生拿下2018年江苏省“创青春”挑战杯大赛金奖。在8月的2018“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甄自、刘楹楹、付丽莉、徐宏磊荣获国赛一等奖,实现了学校在此类赛事上的又一次突破。
“学院每年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月、创业指导活动月两项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技巧讲座、企业资深HR传授面试技巧讲座。学院每年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计划大赛。”该院招生与就业创业处处长刘海明介绍,通过办节办赛,邀请政府、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就大学生创业政策、财务法务、市场营销、职场礼仪、商务谈判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市场、政策动向,也让教学方向更加明确。
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质量和内涵建设,深化综合改革,在人才培养、创新服务、校园建设、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国际影响力50强、全国服务贡献50强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等各级荣誉80余项,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被表彰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校地合作
打造全产业链教学模式
2015年,苏州农职院与东山镇政府达成协议并成立东山学院,共同研究、探索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016年,东山校区农业示范园投用,并成功申报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农业示范园内探索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推广品种技术。截至2018年,农业科技示范园投资3000多万元,落地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1个。
“探索共建东山学院,借助东山镇花果茶等农业资源优势,把课堂真正建在田间地头上,以满足园艺技术、现代农业技术、休闲农业等实操性强的专业育人需求。”苏州农职院园艺科技学院院长袁卫明说,以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学生培养为例,学院借助东山镇碧螺春生产技术、营销模式优势,打造一个集采茶、分拣、炒制、包装、检测检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教学模式。
创新协同育人体制,苏州农职院一直走在前列。今年5月,学校与苏州壹菲花艺学院校企合作签约,共同成立苏农·壹菲花艺学院,标志着国内首家由公办院校支持、民办院校主办的花卉艺术类专科学校挂牌成立。
人才培养
定向培养300名新型职业农民
今年10月25日,苏州农职院与常熟市政府签署了委托培养基层农业农村人才合作协议,现代农业技术“常熟班”正式开班,5年定向培养300名新型职业农民。这是继“太仓班”、“昆山班”、“江南园林班”等后又一个双向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致力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从业者职业化为导向,为苏南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早在2011年,该院与太仓现代农业园等园区合作,对农业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并于2013年共建“园中校”,探索建立农民社区学院网络体系。2013年9月,首批太仓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班100名学员入学。
经过多年探索,学校逐步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苏南模式”,为三农政策制订提供了鲜活素材和初步经验,为经济发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样本,被评价为“是一种双向培养职业农民的好模式”。
产教融合
“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
傅兵院长介绍,通过实施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工程,学院构建了现代农业生产、食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商贸、智慧农业服务、农业国际合作、园林工程和环境保护等7个专业群,形成了现代农业和乡村建设两大专业集群推动产教融合,探索形成了人才共育、科技服务、人员互聘、岗位实践、就业创业“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师生在全国性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8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教学成果奖8项;五年内完成了中央财政支持的2个重点专业建设,建成了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等。学校先后扶持和孵化近百个学生创业项目和团队,涌现一批创业成功案例和典型,荣获全国职业学校“挑战杯”大赛一等奖、江苏省挑战杯特等奖、江苏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总冠军等10余项。毕业生平均年终就业率近98%,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超过95%。学校获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创新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
五年来,学校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对标苏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发展,科研创新工作呈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平均每年立项各级各类科技创新与服务项目80余项;制(修)订市级以上标准18个,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45篇、SCI(EI、ISTP)检索收录64篇;通过审定花卉、农作物新品种10个,2个品种入选全国十大优质枇杷、杨梅;建有国家级生物技术应用(园艺方向)实训基地1个、国家杨梅种质资源圃1个、国家球根花卉种质资源库1个;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1个、省级研究开发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等10个。
发挥学院资源优势,全面助力苏州乡村振兴战略,与苏州市农委、农工办等共建“苏州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江苏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江苏智慧农庄产业研究中心”,加盟“江苏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组建“生物技术中心”和“食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连续被评为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荣获农业部“挂县强农富民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
学校积极承担各类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累计开展培训近10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3万人次;多次承接政府大型会展工程,设计布展的土耳其安塔利亚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华园”和第三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江苏园”等作品均获展会最高奖。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省农业推广奖二等奖、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各类科技成果奖20余项。
未来发展
实施“六大工程”打造五张名片
培育“农业菁英”,苏州农职院将育人眼光放得更为深远,实施“苏农菁英、苏农大师、品牌苏农、科技苏农、开放苏农、智慧苏农”六大工程,打造一个高质量育人体系。当前,学校通过招生方式改革、高水平专业师资团队打造、智慧资源共享等多种途径,为高质量育人体系的建设深度谋篇布局。
李振陆书记表示,作为一所拥有111年历史的高水平农业高职院校,学校将在下一个五年,坚持秉承“励志耕耘 树木树人”的校训和“勤勉崇农 实干创新”的苏农精神,积极打造“江南农耕文化弘扬者、园艺职业教育开拓者、苏州园林技艺传承者、智慧农业建设领跑者、国际职业农民培育和输出的探路者”五张名片。
“我们将坚持‘立足苏南、服务三农、紧扣特色、争创一流’办学思路,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着力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李振陆表示,学校将以专业体系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为重点,全面提升学院服务力、贡献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全面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