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着“状元桃”上大学!
|
30年前家境困难放弃学业46岁桃农重返校园读书
|


点击查看》》
清晨,细雨绵绵。惠山区建勤家庭农场46岁的桃农孙建勤穿上工作服、拿上园林剪,走进桃林里冬剪。冬剪是种植桃树重要的一环,这关系到来年果树能否结大果、产量足。20多年里,孙师傅总在12月到2月间穿梭在100多亩桃林里修剪树枝,“留带头枝”“避免一刀切”“果园生草”等综合桃园管理技术,让他的“状元桃”品牌水蜜桃在日后的生长环节长势喜人,个大味甜。
新年初始,这位常年跟水蜜桃打交道的农民有了新身份——大学生。为什么在种植桃树上已经小有成就,孙建勤仍要“回炉”重造呢?这源于他30年前的一个遗憾。
为了养家初中毕业进厂上班 赚钱供弟弟读书
孙建勤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因年轻时冬天坠河长年身体不佳,家里温饱也成问题。初中时,他知道自己就算考上了高中家里也出不起学费,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双庙初中读书时,每天早上早读课时间,他都会去菜场卖鸡,然后赶在7点钟之前进校上第一节课。
孙建勤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中考毕业,他被洛社高中录取,校长找上门给家长做思想工作,希望让他继续读书。无奈家庭条件实在负担不起,只好作罢。但上大学的念想一直深藏在孙建勤的心中。
1989年,初中毕业的孙建勤进入工厂上班,每年赚的1800元都补贴家用,“一分零花钱都没留在身边。”他说,刚毕业那段时间,一边在厂里上班,一边帮家里盖猪圈、养肉鸡、打理自家田里的16棵桃树。3年后,弟弟同样面临中考毕业该何去何从的问题,一家人语重心长的一次谈话,让兄弟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我要一碗水端平,大的上不了高中,小的也不能上!”听闻父亲的这个决定,孙建勤坐不住了,他说,“我没上高中没关系,这个遗憾不能再让弟弟承受,他上高中、大学的费用我来承担。”后来,弟弟顺利考取了天一中学,并在南京师范大学上完本科。供完弟弟上学,孙建勤又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幸运的是,儿子也顺利进入天一中学,并考入重庆理工大学,2018年9月即将本科毕业,目前正在积极准备考研中。
终于圆梦46岁的他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转眼20多年过去了,双手因常年务农长满了老茧、变得黝黑,细纹也爬上了额头,孙建勤一直没能迈进校园再捧起课本。为此,他遗憾了20多年。面对进入过高等学府的弟弟和儿子,他打心眼里有些羡慕,重返校园的念头愈发强烈。
2013年,随着家庭农场的兴起,孙建勤着手打造“惠山区建勤家庭农场”,并于2016年获评“江苏省示范家庭农场”“无锡市十佳农场”,因在水蜜桃种植方面颇有心得,农场成立后注册了“状元桃”商标,销售桃子的同时,宣传无锡历史名人——锡城第二个状元孙继皋。
能在种植水蜜桃、现代农业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与孙建勤潜心学习钻研的精神分不开。这几年,他不仅向惠山区农技站、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习,还把省内的农业类院校跑了个遍,每年参加五六次培训会。“每次培训,我都是抢着坐在第一排正中间听讲,把讲座专家的电话微信要一遍。”孙建勤笑着说。
这几年,孙建勤一直向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蔡老师学习农业产业技术,一次谈话中,蔡老师半开玩笑说,“你这么想上大学,来报考我们的成人高校专科吧!”这句话孙建勤听到了心坎里,他问:“我这么大年纪了能行吗?”蔡老师笑说:“没到50岁,年纪都不算大。”2017年暑假,他报考了该校的园林技术专业。备考期间,他翻出了弟弟、儿子的数学、语文、英语书,自学起来。今年1月14日,孙建勤拿到了自己心心念念30载的大学录取通知书。46岁桃农上大学消息一经朋友圈传播,他收获了众多点赞,老友纷纷留言“现代化的学习型农民”“一种圆梦的追求”“励志哥”……
学习型农民10多个APP30多个“桃友群”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是孙建勤的信念,在他看来,新时代的农民竞争压力大,只有不断学习、钻研新技术才能种出高品质、高产量的水蜜桃。手机里,他装着10多个与果树种植有关的应用软件;他加入了30多个“种植群”“桃友群”“果农群”等交流群,与同行切磋技艺;他还虚心向人请教,开通了“阳山水蜜桃状元桃基地”微信公众号。
孙建勤特别留出15亩左右的试验田尝试新种植技术和农药减量技术。现代果树种植已经不提倡清除杂草了,甚至还会选择性地种些有益的草,如紫云英、黑麦草。但是,桃林里有草让不少老农看不下去,甚至说孙建勤有些“傻”。说到此处,孙建勤有些无奈,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种植技术和农药减量技术推广出去。
“有时候做讲座的时候,因为没有文凭,就没有底气。”他担心自己不是科班出身,自己的种植技术容易受到质疑。今年3月份,他就将走进大学课堂,去圆大学梦,去努力实现现代“学习型农民”的美好理想。 (俞华/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