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长廊 >> 传统文化 >> 正文

巧夺天工的苏作工艺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1-03     [来源]:        [浏览次数]

在明、清时期,素有“天堂”美誉的苏州,是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堪称“苏州时代”一点不为过。经济的富足,文化的发达,促使百姓、文人们追求生活的精致、典雅、安适,这就带动手工艺制作的兴盛。据不完全统计,当时聚居在桃花坞一带工匠艺人就有2000多人。精致的园林自不待言,所生产的家具、丝织、刺绣、印染、雕刻、琢玉、桃花坞木版画等等,遐迩闻名,且都是品牌产品,深受人们喜爱,很多产品作为皇家贡品。明张瀚《松窗梦语·百工纪》记载:“江南之侈,尤莫过于三吴……吴制器而美,以为非美弗珍也……四方贵吴,而吴益工于器。”可见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嗜好、参与、设计,能工巧匠得以再现完成。所有的器物、工艺反映了当时相当高雅的审美情趣,兼之融入吴门书画等美学追求和低调内敛的隐逸风格,其技艺凝结的是高层次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操,体现苏州工艺的智慧和品位,无论功用、审美都是达到相当的水准,与“苏式生活”相一致。清纳兰常安《爱宜室宦游记》载:“苏州专诸巷,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髹(xiū)漆、装潢、针绣,咸类聚而列肆焉。其曰鬼工者,以显微镜烛之,方施刀错。其曰水盘者,以沙水涤滤,泯其痕迹。凡金银、琉璃,绮、铭、绣之属,无不极其精巧,概之曰“苏作”。“苏作”一词由此而来。

除此之外,还有生活中常见草根民间工艺,如各地竹篮、竹篾、椅子、西津桥竹水壶壳、浒关阳山草席等等。

一、质朴简约流畅雅致之明式家具

苏州的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红木、铁力木等制成硬式家具,其风格是选材考究,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比例适度,制作精细,结构科学合理,榫卯精密,坚实牢固;轮廓简练、线条优美舒展,造型典雅大方且稳重实用。江南一代家具制作以苏州的质朴、简约、流畅、雅致的明式家具为正宗,称它为"苏州明式家具" 或简称“苏式”,换句话说,苏州是明式家具的发源地。明式家具一直被誉为我国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

二、空灵飘逸细腻精巧之桃花坞木刻

中国有五大年画,即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扬家埠年画。桃花坞木刻年画始于宋代,源于宋代活字雕版印刷。 “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最早的年画传说是唐伯虎作的《风流绝畅图》。 《一团和气》是其代表作。夸张变形的娃娃团成一个滚圆,衣着秀丽中透着喜气,圆圆的脸上慈眉善目,春风满面充满笑意,就像笑开的木鱼。人物居中,胸前挂着一把银锁,上面刻着“一团和气”、“和气吉祥”,几个字惟妙惟肖,形象生动,构思巧妙,还有几分卡通味道。

桃花坞木刻年画被称为东方艺术的一朵奇葩。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怀袖雅物之苏扇

苏扇,是盛夏拂暑的良伴。过去读书人手中必备的物品,雅致精巧,也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称作“怀袖雅物”。

苏扇仍以其精湛的制扇技艺蜚声中外。所产的主要有:檀香扇、缅香扇、柏木扇、香木扇、绢宫扇、竹折扇等。

四、“织中之圣”之苏绣

苏绣以其图案秀丽、绣工精细、针法丰富、色彩典雅著称,绣技具有“细、密、平、齐、光、顺、匀”的特点,其光彩已逾二千五百多年,被人们誉为“织中之圣”、“东方明珠”。

苏绣的艺术精品以制作双面绣为主,其题材有花鸟、山水、动物、人物等,其绣工精致,画面传神,具有苏绣细腻雅洁的特色。 早在北宋时期双面绣已用于日用品,明清两代宫廷所用绣品多数来自苏州。苏州因有“绣市”之称而蜚声海内外。

五、刻棘缕尘之核雕

苏州吴中舟山村是苏州核雕的发源地。舟山村,历史上以造船、核舟而闻名,几乎家家户户从事核雕,已有百年历史。目前从业人员3000多人,各级工艺美术师60余人,虽是“雕虫小技”,却是大产业,已形成产业链,成为舟山村的支柱产业,产值超亿元。

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世界民间艺术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美术名人、中国民间品牌艺术家,苏州市民间工艺家、雕刻艺术协会会长老艺人宋水官,从事核雕40余年,其作品以罗汉像等传统图案见长,还有以桃源仙境、文人隐逸野趣和苏州园林等题材,奥运会期间雕刻的“福娃”吉祥物,艺术表现丰富、生动、自然、逼真。

六、日出万匹之丝绸

太湖流域,雨量充沛;湖河港汊,纵横密布;土质丰腴,物产丰富;劳动力资源富余,素有“鱼米之乡、蚕丝之乡、丝绸之府”美称。其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蚕业文化源远流长。

吴县唯亭草鞋山出土的炭化绞纱罗纹织物,距今已有6000多年。60年代,吴江梅堰袁家埭遗址考古发掘,陶片中有蚕形图纹和纺轮等,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邻近的吴兴县(今浙江湖州)钱山漾发掘的新石器遗址中(属于良渚文化张陵山类型),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绢片为家蚕丝织成,织物密度每寸120根,丝带由十股组成,每股单纱三根,共计单纱三十根编织而成,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并已确定的最早的丝绸织物成品。这表明,早在距今五千多年,太湖地区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植麻、种桑、养蚕、缫丝、织绸。

明代太湖地区已成为全国蚕丝生产的中心,有“湖地宜蚕,新丝妙天下”之说。据传,清王朝各府规定,凡皇帝和后妃所穿龙袍凤衣,须用湖丝(太湖一带所产蚕丝的统称)作织造原料。

苏州以吴江的盛泽、震泽最为闻名。明中叶后,盛泽以蚕桑兴盛一派繁荣景象。明代后期,以产地得名的“七里丝”(后雅化为“辑里湖丝”)特点是“颜色纯白,光泽艳丽,质地坚韧,弹性丰富,条纹匀整,均非世界各类生丝所可比拟”而名扬海内外。

七、精细典雅质朴实用之砖雕

砖雕,俗称“硬花活”,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

苏派砖雕被称为“南方之秀”,具有“精细、典雅、质朴、实用”的特点,是南方地区砖雕艺术典型代表,被广泛运用到古典庭院和园林建造工程的墙壁、照壁、门窗、檐廊、栏槛等建筑中。

苏派砖雕以选材、制作精细著称。采用当地含铁量较高的黏土制作,苏州人称之为“铁硝黄泥”,苏州的砖雕门楼字碑大都是名人题字,精美的书法和典雅的砖雕往往相得益彰,使苏州砖雕更添了几分浓厚书卷气。古代门楣上的砖雕题材以古代戏文、忠孝节义等居多,新派苏式砖雕题材广泛,有历史故事、山水清供、神兽人物、风景花鸟、吉祥纹饰、文字书法等。如龙凤呈祥、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三阳开泰、郭子仪作寿、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松柏、兰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鲤鱼、蝙蝠、石榴等等,寓意吉祥,喜闻乐见。主要材料为坚实的砖,以苏州的陆墓镇御窑为最著名。总体风格清秀雅致,工艺从平面到立体,有透雕、镂雕、浮雕、线刻、木模压制、堆塑,多层雕等。灰白色的“金砖”上呈现出不凡的美景和寓意,另外还能保持建筑构件的坚固,能经受日晒和雨淋,深受人们喜爱。

八、点木成金之木雕

木雕是以木材为原料,雕刻各种形象的艺术品。苏州木雕是苏州民间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木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床、榻、箱、桌、椅、柜、台、几、案、屏、座、架、笼、盘、罐、筒,以及花轿、马桶、砚盒、首饰箱、菜盒等生活用具。在建筑上更为广泛,在门、窗、梁、檐上进行雕饰,还有宗教场所和用具。苏式木雕具有“精、细、雅、丽”风格,“点木成金”,与安徽、南京、宁波并称为“四大流派”。

东山有著名的雕花楼,是苏州木雕集大成者。

九、精、灵、小、巧之苏州玉雕

苏州玉雕是古老的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中国玉雕发源地之一。清乾隆年间,苏州琢玉作坊已达八百三十多户,到处可闻一片“沙沙”的琢玉声。

苏州玉雕精细、雅洁,小巧、玲珑,空灵、飘逸。现代作品以花鸟、炉瓶、人物、山子雕为主,仿古作品也赫赫有名。著名雕刻师有杨曦、蒋喜、葛洪、瞿利军、赵显志、俞艇,范浩刚。蒋喜、葛洪主要以仿古见长,杨曦以创意见长。瞿利军的作品以小件为主,山子、花鸟、器皿、人物均有涉及,作品清新雅致,细腻精巧,洒脱飘逸。赵显志常常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俞艇擅长雕刻薄胎器皿,可做到薄如纸片,功底深厚,作品轻盈之余又不是器皿之重感。范浩刚的作品刀法凝练奔放,设计大胆细致,题材丰沛、大气磅礴。

十、皇家御用之金砖

御窑“金砖”,是中国明清皇家建筑中用于室内铺地的一种特制的大型细料方砖,价格不菲,有“一两黄金一块砖”的美誉,故名。明代永乐帝南都北迁,兴造故宫,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及明清皇家坛庙和陵寝,紫禁城、圆明园、避暑山庄、天坛、太庙等主要宫殿里,用姑苏特有的水土和工艺烧制而成的细料方砖铺地,这种定制的砖块产自苏州相城区陆墓御窑村;这种砖,是采用阳澄湖一带“粘而不散、粉而不沙”的坚细的土质物料和苏州相城御窑精到独特的制作技艺完美结合的产物。自永乐南都北迁到宣统退位,五百年间,特供金砖只有“江南苏州府陆墓”。这种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起来有金石之声。

这种青灰色的“金砖”还可以在园林的亭台楼阁中见到,是作为清供棋盘或九宫格练习书法之用。由于金砖工艺对砖料密实度和吸水性独到而恰当的处理,用毛笔蘸以清水在砖之进行书法练习,有笔墨写于宣纸时的渲染效果;金砖替代纸墨,有“永久性书写练习纸”之称,不仅节能环保,更可避免练习初期涂鸦的脏乱。

御窑金砖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存两座御窑成为江苏省第6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虫趣雅玩之蟋蟀罐

瓦罐是对泥质罐的统称,最讲究的应该是澄泥罐。颇有文人气蟋蟀罐,是苏州相城一带窑厂烧制的,纯手工制作,选料精细、制备复杂,不亚于金砖烧制。

蟋蟀罐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沙绿、藕荷紫、乌玉、鸡骨白、洞里红”等各种颜色最为珍贵,往往被视为上品。

十二、形、声、质皆美之民族乐器

苏州民族乐器是中国民族乐器制作的典范,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早在春秋时期,由于青铜器等冶炼技术进步,吴地就开始制作乐器。苏州产民族乐器,具有造型优美、简练;结构合理、不繁琐;做工精巧、一丝不苟;格调典雅、不落俗套;音色甜美、纯净;工艺精细、漆泽光亮,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充分表现了苏州民族乐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是中国民族乐器的精粹和灵魂。由于此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而蜚声中外,其代表作品有二胡、阮、古筝、琵琶与恢复失传的箜篌、编钟,还有冠以“苏”字的“苏笛”、“苏箫”、“苏锣”、“苏鼓”等。2008年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十三、尖、齐、圆、健-----湖笔

湖笔,即是“文房四宝之首”的毛笔。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一起被誉为“文房四宝”之精品。湖笔原是产于浙江湖州,所以称为“湖笔”,明代传入苏州。苏州湖笔共有300多个品种,特点是选料严格,工艺精细,性能多样,品种齐全。按照所用材料的不同分为羊毫、兼毫、紫毫、狼毫、鸡颖、山马六大类,具有“尖”(笔锋尖如圆锥)、齐(笔锋整齐无参差)、圆(笔头浑圆丰满)、健(笔头具有弹性,苍劲有力)”四大特点,深受书、画家和爱好者的青睐。

十四、古雅华美之太湖石砚

苏州的制砚声望位居全国之最。位于苏州灵岩山以西的藏书镇,有两宝,一个是羊肉,另一个就是砚台。该镇是著名的砚台之乡、石雕之乡。澄泥砚,已有2千多年的的历史,由于粉砂泥质角岩、色澄黄,加工打磨后的砚台色泽特殊而得名。灵岩山脚下藏书镇所产的山石砚,

上一条:名声远播的特产

下一条:特里特别的民间风俗